X

学院开展大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项目(二)——“伞荫红途,古艺新声”团队走进皖南事变革命烈士纪念馆与烈士陵园

发布者: 发布时间:2025-07-03 浏览次数:

7月1日,学院“伞荫红途,古艺新声”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泾县,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。第一站,团队走进皖南事变革命烈士纪念馆与烈士陵园,在历史篇章中回望奋斗征程,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。

皖南事变纪念馆前缅怀先烈主题合影(摄影:冯争峰)

场馆内,展柜中的陈列品吸引了队员们纷纷驻足观看,在聆听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中,体悟到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。

皖南事变战斗历程讲解现场(摄影:冯争峰)

陵园里,纪念场上九根巨柱寓意深刻——两根完整柱与七根残柱,无声诉说着九千健儿战斗、两千人突围的悲壮历史。队员沿石阶而上,在主碑广场静默肃立。

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主碑(摄影:冯争峰)

墓碑旁,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轻轻擦去碑上的浮尘,敬献了花篮。队员葛勇说道:“每一朵花都承载着我们的承诺——继承遗志,砥砺前行!”

队员细心擦拭墓碑浮尘(摄影:冯争峰)

雕像下,队长郭华龙向队员们讲述了一节青春思政课——叶挺将军铮铮铁骨的故事。他以叶挺将军在皖南事变中被捕后写下《囚歌》的事迹为例,阐释着“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,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”的革命气节。

雕像下的青春思政课:队长郭华龙分享革命事迹(摄影:杨振坤)

这场与“七一”相遇的实践,既是历史回望,更是精神洗礼。团队将以脚步丈量信仰、用双手传递温度,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芒。

    撰稿: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 秦致远

    核稿: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 李连城

    编辑: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 岳科

    审稿: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 程刚

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凤霞路15号   邮编:231100   联系电话:0551-65658290   E-mail:qichexy@aust.edu.cn
Copyright © 2024   安徽理工大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 版权所有
TOP